贵校占地面积有多大?
浏览量:2506 回帖数:9
2楼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坐落于辽东半岛南端美丽的海滨开放城市——大连,创建于1956年,原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3月划归辽宁省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历经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交通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办学水平的多学科性的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博士及专业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铁道部继续教育东北基地和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爱恩国际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理系、外语系、艺术系、人文社科部、留学生部、体育工作部、研究生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拥有本科专业33个(其中有7个国家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4个门类。拥有2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硕士领域和2个高校教师硕士专业。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数已达10165人(其中本科生8610人,高职生(专科)11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3人),工程硕士生和教师硕士生123人,留学生150人,成人教育学生5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201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7834万元。拥有1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系统。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图书70多万册,电子图书1万册。拥有建筑面积为23000平方米的新实验馆。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42人,其中专任教师646人,教授100余人,副教授30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了教师总数的62%。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5人。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把“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创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重视能力,提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培养学生“基础强、外语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严格的教学管理,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各种竞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学校积极倡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在机车车辆CAD/CAM、城市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装备、材料设计、焊接工程、精细陶瓷、连续挤压及包覆技术、齿轮传动、先进制造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环境保护工程等20多个科研方向形成了较强的科研能力。近五年来(1999年—2003年),共承担、完成各级横、纵向科研项目57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89项,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14项。出版学术著作10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1400多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17篇(1998年—2002年),其中SCI收录40篇,EI收录61篇,ISTP收录16篇。学校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以自有成果为主要技术依托创建的大连瑞尔高科技产业公司已形成相当规模。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二十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04年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34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学校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接纳过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坐落于辽东半岛南端美丽的海滨开放城市——大连,创建于1956年,原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3月划归辽宁省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历经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交通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办学水平的多学科性的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博士及专业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铁道部继续教育东北基地和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爱恩国际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理系、外语系、艺术系、人文社科部、留学生部、体育工作部、研究生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拥有本科专业33个(其中有7个国家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4个门类。拥有2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硕士领域和2个高校教师硕士专业。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数已达10165人(其中本科生8610人,高职生(专科)11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3人),工程硕士生和教师硕士生123人,留学生150人,成人教育学生5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201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7834万元。拥有1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系统。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图书70多万册,电子图书1万册。拥有建筑面积为23000平方米的新实验馆。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42人,其中专任教师646人,教授100余人,副教授30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了教师总数的62%。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5人。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把“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创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重视能力,提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培养学生“基础强、外语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严格的教学管理,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各种竞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学校积极倡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在机车车辆CAD/CAM、城市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装备、材料设计、焊接工程、精细陶瓷、连续挤压及包覆技术、齿轮传动、先进制造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环境保护工程等20多个科研方向形成了较强的科研能力。近五年来(1999年—2003年),共承担、完成各级横、纵向科研项目57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89项,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14项。出版学术著作10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1400多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17篇(1998年—2002年),其中SCI收录40篇,EI收录61篇,ISTP收录16篇。学校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以自有成果为主要技术依托创建的大连瑞尔高科技产业公司已形成相当规模。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二十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04年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34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学校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接纳过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
2017/2/24 0:36:20